分享
包络
上节我们学习了频率成分和谐波,但构成音色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音量随时间的变化。例如,即使是单个小军鼓的声音,也会有一些像“嗒!”一样迅速消失,而另一些则会就像“嗡嗡!”一样持续很长时间。
一次击打中,音量何时达到峰值?之后又如何衰减?这是影响音色的要素,同时也会影响节奏的感知和律动感。
当你观察波形时,描绘音量的曲线一目了然。这条显示音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振幅包络线(英 Amplitude Envelope)。有时也简称为“包络线”。
包络这个术语在合成器领域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设计音量变化是合成器声音创作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
Clean Bandit的《Symphony》开头的柔和音色是由正弦波构成的。正弦波没有泛音。考虑到频率成分会影响音色,正弦波听起来可能比较平淡……但琴槌的包络设计创造出一种非常自然、悦耳的音色。这意味着即使频率成分相同,包络也会对音色的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是正弦波的声音,唯一的区别就是包络。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个性!上次我试过削减泛音,结果发现任何声音都会变得像水一样平淡无味,这么说只对了一半。即使是没有泛音的正弦波,也能根据包络赋予其个性。
特别是在早期的游戏音乐例如Famicom中,可用的波形数量非常有限,但即使在那种环境下,作曲家也能够通过使用包络设计来创造音色的变化。
上次我们将频率成分比作“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包络就像“质感 ”。水和冰,米饭和麻糬,意大利面和通心粉。它们的味道可能都一样,但如果质感不同,味道就完全不同。音色也是如此。
ADSR
包络线绘制的曲线变化多样,在唱歌或吹口哨时,可以根据气息的强弱无休止地控制音量。然而,在古典合成器中,音量变化被分解成四个参数进行调整。所以,让我在这里解释一下这四个参数。
对于大多数乐器来说,峰值音量会在演奏的瞬间出现。然而,有些乐器会在一段时间后达到峰值音量。这段“从演奏开始到音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被称为起音(英 Attack)。
例如这种特殊音效————音量逐渐变大。
这种情况被称为“迟缓”的起音。即使底鼓(低音鼓)的声音听起来像瞬间达到了最大音量,但其尖锐度还是存在差异。
比较一下这两个底鼓的音色,第二个底鼓的起音略显迟缓。所以,如果你放大波形图仔细观察的话……
第一个
第二个
可以看到,第一个在一开始就立即达到峰值,而第二个曲线略有弯曲,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峰值。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底鼓的起音会被描述为“沉闷”或“无力”。这对于人声也很关键,如果起音在发声时没有达到顶峰,就会听起来很沉闷。
当然,沉闷的音色也还不错;这取决于在那种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比如,在嘻哈音乐中,很多情况下沉闷的“vos”式声音听起来既脏又酷。
声音达到最大音量后,音量逐渐减弱。有些声音会立即消失,而有些则会持续很长时间。 演奏结束后,声音消失所需的时间称为释放(英 Release)。
比如这是钟声。敲击钟声的瞬间,音量达到最大,因此起音时间为零。然后,轰鸣声持续一段时间,同时衰减,就像滑音一样。“滑音”部分就是释放时间。
钟是释放极长的乐器的一个例子。不同乐器的释放音长短不一,这决定了音色的个性。
分别为马林巴琴、木琴和颤音琴,但马林巴琴和木琴的释放时间较短,而颤音琴的释放时间较长。
钟等打击乐器一旦敲击即结束,而风琴等键盘乐器则通过“按下琴键→松开琴键”两个步骤完成演奏。管乐器也包含“吹奏→停止”两个步骤。只要屏住呼吸,就能保持声音的延续。这种“声音持续的音量”被称为“延音”。
由于管风琴的音量从最初的“起音”开始就不会改变,因此它的延音会达到最大值,即100%。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类型,对于管乐器来说,在按住音符时,音量通常会比吹奏起音时减弱。如果你一直用尽全力吹奏,你可能会喘不过气来。
这里有一个小号的例子,一开始强劲地吹奏,然后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延音也稍微弱一些。钢琴也可以通过踩下延音踏板来维持声音,因此它会产生类似的包络。
正如预期的那样,延音音量略低于击弦时的音量。除了风琴之外,能够轻松保持100%延音的乐器还有小提琴和合成器等弓弦乐器。而打击乐器则基本不存在延音,因为不可能“持续吹奏”或“持续按住”。
因此,对于具有延音的乐器来说,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从“起音”中的峰值到“延音”中的稳定音量所需的时间。
即使是同样的铜管乐队表演,有些音量也会很快从最大音量消失……
相反,音量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减小。
这种“从最大音量到持续状态的衰减时间”称为衰减(英 Decay)。衰减迅速的声音被称为“短衰减”,而随时间缓慢衰减的声音被称为“长衰减”。
与“release”类似,“decay”也是一个表示声音衰减速度的词,但不同之处在于,decay是“播放时声音的衰减”,而release是“停止播放后声音的衰减”。
理论模型与现实
ADSR 最初是为了创作合成音色而开发的,它将音量变化分解为四个参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乐器演奏中,有些方面无法用这个简单的术语来解释。
例如,无论你如何努力延长拨弦或敲击弦乐器的声音,声音都会逐渐消失。
钢琴上有一个叫做“延音踏板”的踏板,踩下后即使松开琴键,声音也会持续。但由于钢琴的结构原理,即使踩下踏板,声音也会衰减。然而,从直觉上来说,如果声音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即使音量略有下降,也应该认为处于“延音”阶段。“延音踏板”这个名字其实是个谎言。
以钹为例,敲击钹时听到的“锵”声是敲击完毕后发出的,因此可以说这是“释放”的时间……
但当你听演奏者解释时,敲击后的动作也是演奏的一部分,而当你把镲片贴在身体上,镲片停止鸣响的那一刻,可以说是演奏的结束。在这种情况下,“锵 ang~”部分听起来就像“decay”。这些词纯粹是针对合成器来说的,所以当它们应用于其他乐器时,最好不要过多地思考。
现在我们已经解释了所有重要的术语,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再次总结如下:
阶段 | 说明 |
---|---|
Attack 起音 | 演奏后音量达到最大所需时间 |
Decay 衰减 | 从从峰值音量过渡到延音状态所需的时间 |
Sustain 延音 | 音量保持恒定时的音量。通常以峰值音量的百分比表示 |
Release 释放 | 延音状态结束后声音衰减并消失所需的时间 |
这四个阶段通常缩写为ADSR,使用每个阶段的首字母。每个阶段也称为一个阶段(英 Stage),并表示为“Attack Stage”、“Decay Stage”、“Sustain Stage”、“Release Stage”等。
需要注意的是,延音指的是音量,而不是时间。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讨论这一点,延音期间的音量被称为“延音电平(Sustain Level)”,延音阶段的长度被称为“延音时间(Sustain Time)”。
这四个是分析振幅包络的基本标准,它不仅对于合成器而且对于所有声音都是一个重要参数。
时频谱(Spectrogram)
所以,上次我们讲的“频率成分”和这次讲的“幅度包络”就是音色的主要成分。
更准确地说,这种音量的变化并不局限于整个音色的整体音量,而是通常针对每个频带单独变化,例如“首先是一阵噪声,然后高次谐波减少”。 唯一能保持频率成分恒定的是一个不断输出固定波形的合成器。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类似图表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显示每个频段的成分如何随时间变化。一种称为时频谱图(英 Spectrogram)的显示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点。眼见为实,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吧。
音高上升和下降的正弦波
缓慢衰减的锯齿波
时频谱图以以下方式直观地显示声音频率成分的变化:
横轴是时间轴,表示时间从左到右流动。
纵轴是频率轴,顶部表示较高的频率。
颜色代表频率成分的强度。越接近黄色,频率成分越强;越接近紫色,频率成分越弱。
因此,仅包含基频成分的正弦波几乎完全是黑色的。只有发出声音的主频率会亮起,如果音调上升,线条就会上升;如果音调下降,线条就会下降。这就是得到的图形。
另一方面,锯齿波在单个音调中包含许多谐波,因此只需播放,谐波图形就会充满颜色。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随着频率范围的增加,颜色会变暗,谐波含量也会减少。
当检查具有更复杂变化的音色时,时频谱也会显示出复杂的行为。
钢琴声
波形变化的合成器声音
与锯齿波相比,钢琴音色具有多种不均匀性和摇摆感,其衰减方式也并不统一。您可以看到,正是这些频率成分的细微变化,才形成了这种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合成器也可以通过波形的波动,创造出有趣的频率成分变化。巧合的是,它的频谱图看起来像一张鸡的鬼脸……🐓
时频谱图就像一幅“声音的肖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声音随时间的变化。
当然,不仅可以将时频谱应用于单个音符,还可以将其应用于整首歌曲,这使其成为可视化无法在乐谱上表示的电子音乐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是前卫电子音乐艺术家 Aphex Twin 的整首歌曲《Equation》的谱图。谱图赋予了那些无法用五线谱书写的音乐以形状。可以看到歌曲的频率成分如何构成一幅图,当低沉的鼓声响起时,图的底部会变得更亮,而当较安静的部分(从4:04开始尤其明显)时,图的整体会变得更暗。
近年来,在分析EDM的学术论文中,有时也会使用声谱图来代替乐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它们是“电子音乐的乐谱”。
音乐的三要素,以及……
更新你的耳朵
在引言中,我们谈到“如果你不了解声音的术语,你就无法很好地理解或记住音乐”。振幅包络正是如此。仅仅了解这个概念就能极大地改变你在听音乐时接收的信息量。
这是尖端电子音乐,普通人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它有什么好”。但如果你再听一遍,你会惊叹于每个包络的构造有多么精妙。衰减短促但突出音头的声音,单调持续的声音,缓慢的音头,零释放瞬间消失的声音,衰减一次后再次响亮的声音……正如丰富的和弦为歌曲增添色彩一样,丰富的包络也为歌曲增添色彩。包络不仅仅是创造音色,它对音乐的律动感和舒适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包络对于音乐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说是音乐的核心。因为,虽然没有和声、旋律或清晰节奏的音乐可以存在,但很难想象没有包络的音乐。毕竟,包络是声波振幅的变化。而由于音乐源于空气的振动,包络可以说是音乐最基本的参数。
理论之光有时会令人眼花缭乱
在一般的音乐理论内容中,关于音色的讨论并不多,本网站也不例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音色在音乐中不重要。事实上,恰恰相反:音色领域过于复杂,在理论构建中不容忽视。
例如,即使只是弹奏和弦,吉他和人声的音色也截然不同。实际上,在一种乐器上听起来浑浊不堪的和声,在另一种乐器上可能听起来神秘而优美。但如果我们将这一点考虑进去并开始讨论,那就无休止了,所以我们剔除了这类信息,将其转化为理论。
旋律、和声、节奏常被称为“音乐三要素”,但这里所说的“三要素”与饭团的“米饭、配料、海苔”完全不同,后者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元素,加起来才等于100%。旋律本身也包含节奏和和声的元素,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重叠,而这三者并非音乐的全部,因此三者加起来并不等于100%。
换句话说,音乐的三要素与其说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不如说更像是被提炼出来的元素。旋律、和声、节奏,是从音乐这个看似难以理论化的神秘存在中,被挑选、提炼出来的部分。
这三个要素可以说是一种看待音乐的“视角”,或者说是一种剪辑音乐的“方面”。本网站从现在开始将音乐分为旋律、和弦、节奏三个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仅由这三个要素构成。
随着你对乐理的熟悉,你会不自觉地只关注那些被理论系统化了的领域。然而,请不要忘记,音乐的本质在于乐谱上未曾表达的信息。因此,我们在准备部分的最后讨论了音色这个主题。
总结
振幅包络是表示音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在合成器中,包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起音、衰减、维持、释放(ADSR),也可作为分析其他乐器的参考。
好了,准备部分现在完成了!接下来,你可以继续学习和弦、旋律或节奏。你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任何你想学的。通过练习学习实用的音乐理论。
test
test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