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olydian调式

分享


本节是“学习新的音阶”的章节。
书接前回,我们继续学习“中古调式”。本章学习的“Mixolydian”(混合利地安调式),将会与前面的Dorian(多里安调式)不同,属于明亮的调式。这个独特的调式在流行乐以及摇滚乐中常常被使用。

本次介绍的是,和多里安调式一样,被流行曲频繁使用的,“混合利地安调式”。

null

1

Mixolydian调式的构造

首先和前一节一样,我们先从相似的音阶对比着手,找出他们构成的不同。混合利地安调式比较接近于大调音阶,因此我们与“G大调音阶”进行对比。

null

直观地比较,会发现第7个音有所不同。所以混合利地安调式就是“把大调音阶的si音下降半音的调式”。

null

这种变化到底能给作曲带来怎样的构思呢?大家可以用目前所学知识进行推测。

2

Mixolydian调式的构思

好的,现在解答上面的问题。在第一章本质论中我们提到了,si被称作“导音”。其为可以自然地产生解决到主音的“终止感”,因此是重要的音。例如小调音阶也会为了创造出导音人工地将sol升高了半音。

混合利地安调式就是把这个重要的半音关系舍弃的调式。因为原本的半音关系变为了全音关系,自然而然地,首先会带来“强而有力的”的第一印象。在很多场合下会自然地带来“明朗感”。

那么,我们实际到曲中听一听吧。

在流行风格中的活用

该例为活用混合利地安调式的“明朗感”的典型案例。普通的大调音阶是酝酿不出这种奇妙的明亮感的。

我们换用大调音阶,再听一次吧。

总感觉,有点死板呢。过于单调而不有趣。反过来说,多里安调式和混合利地安调式这两种中古调式即使很简单,也能很好地听出来,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实际的例子

这种“明朗感”,经常活用于明亮的流行曲或游戏曲中。

这些曲目,全部都有不同于传统时代的明亮感,这就是混合利地安调式的威力。

在摇滚风格中的活用

除了在上述的流行风中活用,这种“si变为♭si带来的全音音差的强有力感”,完美匹配豪爽的摇滚风音乐。

就是这种感觉。肯定有曾听过的吧?Tonal Center的下面变成全音后,产生了大胆而强有力的感觉。这里我们也进行比较实验,来听听用普通大调音阶的版本如何。

感觉一下子变成了沉稳的、像流行风格的音乐了。这种感觉和声音完全不契合。这样对比,就能很好地理解混合利地安调式的独特声响了。

实际的例子

所以说,的确是有一种普通的大调音阶没有的“大胆感”在里面吧。特别是摇滚,经常会让贝斯负责使用“♭si→do”的进行来增强低音的力量,然后旋律使用do-mi-sol这种有明亮的大调感的音符。

3

Mixolydian的用法

那么,我们与前一节一样,开始学习如何在曲中正确地使用混合利地安调式的相关知识。首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中央音移到C后再看看现在的混合利地安调式吧。

null

“第vii音下降了半音”就会变成这样。这个“降低半音的第vii音”,是混合利地安调式和大调音阶的决定性差异,因此被称为“特征音符”。在乐谱中看,就是这样。

null

看到只有一个♭,会想到什么呢?要是想不起来,可以确认一下“五度圈”。

null

就是F大调!所以要是出现了“明明想把中心放在C音,结果中心却跑到F音去了的和弦们”这种矛盾的话,可是毫不意外的。只要不要使用过于奇怪的和弦,还是可以变回以C音为中心的感觉的。混合利地安调式在这方面比多里安调式更简单。

混合利地安调式,更接近于小调调式

null

这样对比起来,♭si这个音可以说是产生“C小调感”的音符中的一份子。我们再把刚刚摇滚的音源,加上混合利地安调式变成小调调式的一起听一下吧。

自上而下分别为,大调,混合利地安,小调。所以说,“大胆感”“强有力感”可以说是小调音阶与混合利地安调式的共同特征。当然有降mi和降la的小调忧郁感会更强。

进一步说,要是没有mi和la的音,“混合利地安调式”与“小调调式”就完全没有差别了。

这是上面所说的实例。褪去了小调调式的阴暗感,但又不完全是混合利地安调式那种感觉,更凸显了“大大大大胆”的感觉。这样非常有摇滚的感觉,非常的棒。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具体看看作曲的方法。

使用和弦的考虑

和多里安调式一样,我们需要大量使用最重要的I和弦。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确认主音的位置。然后,我们需要用好mi的音,来提醒听众“这和小调不一样哦”,才能产生出混合利地安调式的感觉。

null

当然,要是想产生前面那种摇滚乐的感觉,特地不用mi从而游走于大调和小调之间也没问题。

4

Mixolydian的理论

那么,与前一节相同,我们对和弦的用法分4类进行总结。

共同和弦

这是一类不受降低了的特征音影响的,和大调音阶相同的和弦,也就是所谓“共同和弦”。

null

混合利地安调式与大调调式共有的和弦有这4个。用的最多的当然是I,然后是IV

然后,IImVIm大部分时候都不怎么用。原因有几点,首先他们与混合利地安调式的“大胆而明亮”的特征不吻合。其次是对VIm来说,根音la和特性音♭si会产生很重的浑浊感,相性并不是很好。

特征和弦

混合利地安调式的特征音是降低了的vii度音。只要含有这个音,实际上用得上的就是“特征和弦”了。混合利地安调式的特征和弦共有2个。

null

虽然两个都经常使用,但♭VII是最好用的。不如说混合利地安调式的曲子,只重复I♭VII就完全足够了。

哪怕你用了花里胡哨的和弦,也只会让混合利地安调式中蕴含的“胆大无敌感”消失,所以不要做多余的变化更好。

变性和弦

加了特征音后不好用的和弦,我们称其为“变性和弦”。混合利地安调式中,变性和弦有1个。

null

就是这个。这个不稳定的和弦,会破坏重要的“大胆而明朗”的感觉,因此很少使用。

辅助和弦

增添临时记号后,增添了色彩的和弦为“辅助和弦”。混合利地安调式中,有2个和弦称为辅助和弦。

null

就是从C小调中引入的,♭III♭VI和弦。当然只要用了就会产生小调音阶的感觉,所以不能多用。但是只在某些地方使用的话,可以给摇滚增添力量感。

总结来说,I♭VII是基本,根据自己喜好再添上IVVm。在混合利地安调式的世界中,这就足够了。

流行/摇滚的界线

先前说过,只要你不想往F大调上靠,C混合利地安调式很难被F音抢走Tonal Center。只要你在写旋律时心中想着“大概是介于C大调和C小调中的感觉吧”,就没问题了。

不过,在混合利地安调式的构成音中,哪一个用得多,用哪一些音,就会有印象上“奇妙的明亮感”与“摇滚风的强力感”的巨大差别。

null

和各位想的一样,要是用和小调调式共同的音“fa,sol,♭si,do”的话,就更倾向小调,也更加具有力量。

这是名为Deep Purple的著名摇滚乐队的代表曲,整体上使用了混合利地安调式。A段旋律中以“sol,♭si,do”为中心,"mi"完全没有登场,所以事实上处于大调与小调之间,产生了更强的力量感从而更加炫酷。

另一边,在上面五线谱的右侧“♭si,do,re,mi”这个组合很具特征,全部都是全音差,而这正是产生“异常的明亮感”的要因。大调调式里,只有在fa到si里才有3个连续的全音差,但fa与si都是有强烈的向外倾向的音,因此很少有以这4个音为中心的构成。

null

尤其是I的和声上的困难。因此大调音阶的音乐极少来回重复这“3连续全音”。

但是混合利地安调式里,“♭si,do,re,mi”之间的平衡是很好的。si♭会自然地往中央音do上行产生“终止”的感觉,mi是弱倾向音(因此也是象征明亮的音符),所以基于这4位在I和弦上写的旋律,就是混合利地安调式的标准构成了。

null

这个“连续全音”在前面出现时,给人一种“没听惯的奇妙的流行感”。比如“♭si→do→mi”这个乐句里,有“♭si→do明亮的全音差”“♭si-mi奇妙的增4度”“mi的明亮”这些代表了混合利地安调式特征的组合。

这个是techno界的帝王Kraftwerk的乐曲。其以“♭si→do→mi→fa→mi”的乐句为中心。这种“更流行风的混合利地安调式”运用起来,产生了相当奇妙的声响。

只要注意“摇滚系的混合利地安调式”与“流行系的混合利地安调式”之间旋律的差异,就可以回避“明明想写大胆旋律的摇滚风,结果变成不可思议的流行风了…”这种情况。

古典调式可以全曲使用,也可以在特定的部分使用。民族乐风的多里安调式和明亮或大胆的混合利地安调式。只要得到这两个选项,你作曲的范围也会大大增加。

到此为止总结

  • 和多里安调式相同,“混合利地安调式”与流行音乐的亲和度很高。

  • 混合利地安调式是由大调的vii级音降低半音而得,因此力度强且明亮。

  • 混合利地安调式是介于大调与小调之间的音阶,所以iii级音的使用频率会显著改变曲风的明亮度。

Test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