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转调技巧❸:全音的转调

分享

1

全音上转调

上次介绍的半音上与转调效果相近的就是“全音上转调”。

null

其特点是,不管是水平还是垂直,都是正2的小的变化量,并且保留两个基本和弦(如果在三和弦范围内),所以它不像半音上转调那么明显。

null

半音转调时没有的,转调前后的共性。这将是一个很好的重点。

在全音上,转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可以从B段主歌的头开始听。转调的加入方式非常音乐理论化,首先在副歌之前的“(かけがえの)ない足跡と”处,出现了调外和弦VIsus4VI的流动。

null

这是一种性质转换的技巧,“意想不到的亮度”为歌曲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氛围”。现在,我们把这个VI重新定义为转调后的V,这样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这个转调

null

就是这样!这种“重新定位”的技巧对于顺利完成转调是至关重要的。听众在听到C这个和弦时所感受到的质感,当然就是VI的那种。然而,随后进入F大调,你就会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咦,刚才那个C-F的动作是V-I解决的吗? 咦?”。然后你发现,转调已经完成了。所以有些听众可能会觉得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有了转调。这样也挺好的

枢纽和弦(Pivot Chord)

换个角度来看,这次的Csus4-C也可以解释为在这个时候已经转调了。无论是转调前的VI,还是转调后的V,都可以自然地解释。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里是两调重叠的地方。因此,可以从转调前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并因此成为转调的良好连接点的和弦被称为枢纽和弦 Pivot Chord)。(或共通和弦、中介和弦)1

这个词有些含糊,从广义上来说,它被解释为“可以同时从两个调进行解释”,从狭义上来说“对于两个调都是调内的。”或者“属于双调性”,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必须是两个调的和弦,才能称为枢纽和弦。如果采用了这个定义,那么《サヨナラの意味》的例子(因为它发生性质转换)就不能称为枢纽和弦。此外,还有许多书籍用两者都有共同之处(common)的略带模棱两可的语言加以说明

null

使用枢纽和弦的转调被称为枢纽转调 Pivot Modulation)。这个术语在日本没有被广泛使用,中文里也不常见。

这个枢轴看起来就像是水气融合的地方。通过使用枢纽和弦可以实现自然的转调,相反,在没有枢轴的情况下,它可以产生快速的转调。

用旋律引导你进入新的调

《サヨナラの意味》在旋律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首先,进入C和弦时,已经取消了E的降号,但是为了完全过渡到F调,我们还需要消除A的降号。

null

“消除降号”是指“通过发出A♮的声音,消除听众对A♭的记忆”。我们在哪个阶段做到这一点呢?实际上,在F的代和弦响起之前,就已经在和弦为C时的旋律中提示了A♮

null

换句话说,并不是在副歌开头,就已经指示了F调。这样一来,就不会在歌曲进入副歌的那一刻觉得“咦?”,而是让它自然而然地开始。即使在歌曲的这么小的部分,也可以看出专业作曲家的技巧。

从全音上转调回来?

这次又是主歌→副歌的转调,所以在下一个主歌之前我们需要回到主调。《サヨナラの意味》”没有间奏部分,所以在副歌结束后的“余韵”时间里进行着全音回归的进行。

null

正如你所看到的,它很简单,通过播放回归调的“IV-V-I”,它以每个人都能听到的方式回归。A♭-B♭这个和弦进行用回复前的F调来说是♭IIIIV,前者是我们熟悉的同主小和弦,而后者则是典型的枢纽和弦。

2

全音上+R转调

全音上的转调是调号加2的转调。如果是C大调,就是到D大调。但是也可以到B小调,因为只限定了“调号加2”的转调。

null

方法很简单,只要把刚才的“VI重新定义为V后的V-I”改成V-VIm就行了。

这是一个实例。从“傷つかないで僕の羽根”开始的副歌前的一系列流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转位来创造奇妙的声音。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转调的。

null

开始的♭VI和♭VII,与其说是在为转调做贡献,不如说只是一种助跑,预示着某些伟大的事情即将开始。转调时刻使用了前面提到的“将VI重新定义为V”的方法。对于连续使用sus4的部分,我想可能会有模糊调性的效果。

从全音上+R转调回来?

这是我们“回归”时的动作,在副歌后的间奏中简单地从B→Bm,然后通过将Bm“重新定位”为VIm来恢复原状。

null

这次是在间奏中途回归,在编曲上也是从转调的瞬间开始进入拟声吟唱,所以与其说是自然地让人听到,不如说是把气氛突然变化作为演出的方向。与上次的半音上下转调不同,在全音的转调中,基本和弦是有共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存在一种叫做“枢轴和弦”的技巧。记住,根据你的方式,你可以让转调变得顺畅,也可以变得戏剧化。

3

全音下转调

null

另一方面,很少有副歌到全音下的转调。因为根据转调的基本性质,下降的转调可能会有不那么令人激动的危险。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个示例。

这里是龙珠Z的主题曲,《CHA-LA HEAD-CHA-LA》。副歌从E调转到D调。为了完成转调,需要消除D和G这两个音的升号。这首歌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不是用和弦的推动力来引导转调,而是暂时停止,然后用吉他的独奏去改变调

null

因为没有了贝斯和和弦乐器,所以调性变得模糊。在其中加入了D音自然化的乐句,从而将音乐引向D调。这个乐句再好不过了,如果你硬要把它看作一个和弦的话,那就是F♯m7Bm7这个D调上的3-6进行。所以才能顺利连接到D调的IV。

另外,关于这首歌,在B段主歌阶段,♭VII的D和弦出现了。我们还可以看到,B段主歌在中间使调性变得有些模糊,从而为转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重返主调的时候,也使用了一种利用持续音来模糊调性的技巧。

全音转调总结

上一次半音转调的调号变化太大,所以基本的战术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奏响转入处V”。相比之下,这次的全音转调是:调号变化是正负2。也有共同的和弦,所以有更平滑的和弦过渡,或者更微妙的控制方法。在转调的时候,你应该注意在什么时候放出音阶的新成员。

总结

  • 全音转调,t轴和s轴都是等正负2的移动,s轴的变化很小,因此可以用不像半音转调那么夸张的形式。当你想用副歌展示更高一级的亮度时,全音上的转调就会发挥作用。

  • 在全音上转调中,典型的做法是将插入性质转换的VI重新定义为V。

  • 在全音下转调,如果我们把V重新定义为VI,我们自然会得到转调。

  • “枢纽和弦”是指转调前和转调后都“共通”的和弦,可以用来连接转调。“共通”是指它可以在两个调中自然地解释,或者狭义上讲,它是两个调中的基本和弦。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