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子和拍

分享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节奏理论的基本概念,即拍子。如果讲深入的部分,就会变得很复杂,但这次我会尽量把它放在基本的部分。

1

拍子(Time)

音乐是由一定节奏的重复形成的。所谓的拍子 Meter),就是作为这首歌的基础的节奏以什么样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

解释起来比较拗口,还不如听得更快一些。

四拍子的节奏

null

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经常被使用的是这个被称为“四拍子”的节奏。当我们这样数节奏的时候,我们不会无限地增加数字,即“1,2,3,4”,我们将一个固定的长度识别为一个整体,然后循环。把四个计数当成一组的节奏,就是四拍子。

三拍子的节奏

null

相对的,这就叫做“三拍子”。这里是“1,2,3”成组。如果硬要用拟声词来说的话,就是“动哒哒”的节奏。如果能够区分这种差异,那么你就已经掌握节拍的基础了。

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真的大部分是四拍子,比较少有使用三拍子。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拍,这两种节拍都是最流行的。

三拍子常用作华尔兹形式的音乐,所以我们很熟悉。

每个曲子都是“动哒哒”的节奏,是吧。所以也被称为“三拍子华尔兹”。但听到三拍子就会回忆华尔兹的感觉,所以歌曲构思范围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流行音乐中不常使用三拍子的原因。

流行音乐和三拍子

另一方面,在流行音乐中,华尔兹给人的印象是优雅的,所以不怎么使用,四拍子的曲子更有绝大多数。

椎名林檎和くるり的曲子,就像是“把华尔兹的样式带进了流行音乐”的感觉。主要是当你想营造出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时,它会成为你的一个选择。

变体的三拍子

这是一首带有前卫摇滚风格的歌,但是摇滚中使用的三拍是非常罕见的。如果不能像这样升华成独特的气氛,三拍子对摇滚风来说很难使用。

计数的时候是这样的。比普通的华尔兹风格稍微复杂一点,听起来有点酷。总而言之,节奏是身体所能感受到的。所以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区分也不是严格要这么做,而是取决于歌曲创造出什么样的“整合”。

变拍子

在流行音乐中,毫无疑问,最常用的是“四拍子”,其次是“三拍子”。除此之外的拍号则相当前卫,属于非大众化的节奏。

这里是一个用“七拍子”创作乐句的例子。感觉有点特别吧?除了四拍子和三拍子之外的拍子,统称为变拍子 Irregular Time)。变拍子主要用于前卫摇滚和爵士乐等技巧性强的音乐类型,是相当高阶的技术,所以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二章进行讲解。

顺便说一下,四拍子和三拍子是简称,正式名称分别是“4/4拍”和“3/4拍”。原本是分数标记,平时省略了分母,只读分子。通常情况下使用简称就完全可以了,关于这些正式的名称,我们将在第二章进一步确认。

小节(Bar)

然后,像“1,2,3,4”和“1,2,3”这样的一组节奏叫做小节 Bar/Measure)

null

关于用什么来作为“一个整体”,有些是习惯性的,有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2

拍(Beat)

null

像“1,2,3,4”这样每一下都会产生一 Beat),每一个就是一个拍。我们所说的四拍子的歌即四个拍子成组的歌。

null

如果要说“第二拍和第四拍拍手”,就会是这样。

null

理解“拍”和“拍子”是节奏理论的基础。

3

BPM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提到“节拍”时,我们通常是指鼓的乐句,或者在嘻哈世界中,我们通常是指整个Beattrack。但就其本意而言,Beat指的是这个“拍”的概念。每一个节奏的每一刻都是节拍,就像我们把心脏的跳动称为节拍。

由此而来的一个术语就是BPM Beats Per Minute)。“Beats Per Minute”的意思是“每分钟节拍几次”。节拍的次数更多=节奏更快,这就是为什么BPM被用来表示节奏的快慢。

BPM=60

那么实际上,如果BPM的数值确定,那么节奏会是多少呢?因为我们以1分钟为单位,所以最容易理解的就是1分钟=60BPM。每分钟计时60次,每秒倒计时1次。这就是BPM=60的速度。

相当慢啊。就音乐的感觉来说,时钟的滴答声是相当不稳定的,所以当你按照它计数的时候,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即使是缓慢的民谣也很少有这么慢的歌曲。

BPM=120

因此,流行音乐的标准节奏就是加倍的BPM=120。每秒数两次的速度。

在流行音乐、摇滚、舞曲等方面都有了经常听到的节奏。

BPM=180

如果再乘以1.5,那么 BPM 就是180,这个速度看起来相当快。

一首歌曲的实际速度又取决于鼓的演奏方式,但首先这个BPM是一首歌曲节奏的基本指标:如果你知道BPM值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你就能计算出一首歌曲的秒数,这样你就可以在制作时间固定的音乐时很好地计划和调整时间,比如广告曲和动画片的开场曲。

4

上拍和下拍

另外,当我们把一个拍子分成两部分时,前一个叫做下拍,后一个叫做上拍。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

null

简单地说,向下挥出指挥棒是“前半(Front)”,向上收回指挥棒是“后半(Back)”。

null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下拍”在英语中被称为“Down Beat”,上拍被称为“Up Beat”。

比如说,如果说“用Down Beat演奏” ,通常是指“用下拍来演奏重音”。1

关于下拍/上拍的语义歧义

下拍/上拍这两个词在不同流派之间有语义上的差异,古典音乐界通常如下解释:

仔细回想一下古典音乐指挥棒是如何挥舞的,在1、2、3、4的“4”的时候,指挥棒是向上挥的。因此,“上拍”指的是这第4拍,更准确地说是指“小节的最后一拍”。

而“下拍”则指的是指挥棒接下来要向下挥的“1”的时候,也就是“小节的第一拍”。

我推测,原本是这种古典音乐界的含义,后来特别是在鼓手之间,以“脚踩着数节拍的时候,脚落下去的时候是下拍,抬起来的时候是上拍”这种形式被解释为不同的含义,并传播开来。

演奏是用上拍还是下拍对乐曲的节奏有很大的影响。而决定拍子基本方式正是作为最细碎的乐器——Hi-Hat。当然,其他乐器也会影响拍子的重心,但Hi-Hat是定调的基本方式。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下拍的Hi-Hat

null

这是一个下拍演奏的Hi-Hat重音的示例。下拍演奏的特点是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上拍的Hi-Hat

null

这是相反地在上拍打Hi-Hat重音的演奏方式。如果以身体姿态配合指挥棒,配合节拍的数数动作来摆动身体的节奏方式为前提进行说明,那么上拍就是强调将放下去的东西再次抬起来的时机。因此,我个人认为上拍具有增强音乐所带有的轻快感和高扬感的效果。

闭嚓的比较

不一定要把Hi-Hat打开,即使只改变音量就能表达出重音,发生很大变化。

上面是下拍,下面是上拍。果然,下拍有“重量”,而上拍有“轻快感”。哪一种更受欢迎,取决于类型和曲调。这是一个微妙的区别,但是能够区分和使用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些真正的专业作品,同时注意Hi-Hat的声音。

“沉重的”下拍

这些是下拍的演奏们。作为常见的类型,有像AC/DC或Asian Kungfu Generation那样演奏硬摇滚的音乐家,或者像《Beat It》或《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之类属于舞曲的歌曲。在这些乐曲中,由于下拍的Hi-Hat强调,这种演奏方式强化了一种原始的节奏感,让人忍不住配合着节拍甩头。

“轻快的”上拍

这些是上拍的演奏。在很多情况下,底鼓和军鼓都落在第一拍和第三拍,但是强调上拍的Hi-hat和它们击打的点是错开的。因此,上拍必然比下拍在节奏上更加复杂。

在上拍的节奏型中,特别经典的是底鼓打四分音符,同时用开镲强调上拍。

这种节奏型从舞曲鼓的四分音符开始,在电子鼓的舞曲,如科技舞曲(Techno)和迷幻舞曲(Trance)中非常频繁地使用。此外,在日本,以KANA-BOON和Base Ball Bear等乐队为首,这种节奏型也曾在快节奏的摇滚歌曲中流行过一段时间。

底鼓和军鼓最引人注意,所以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它们,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像踩镲这样小声音的乐器实际上对节奏的律动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不是的节拍

当然,如果Hi-Hat根本不响,或者是随机的,或者是力度相当,那么都不会被凸显。尤其是电子鼓,“均匀强度”也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当然,除了Hi-hat之外,其他的乐器也会决定重音节奏的偏差。

正如节奏组(Rhythm Assamble)这个词本身所示,所有乐器的所有乐句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乐曲的节奏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奏组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深刻的东西,它涉及到很多因素。从关注每个乐器在每个节拍占据哪个点,乐器之间哪些重叠,哪些错开等点开始,可能会有更多发现。

因此,只要了解了拍、拍子、小节这三个概念,节奏理论的基本就ok!

总结

  • 节奏是如何组合在一起循环的叫做拍子。

  • 拍子的一个节奏叫做拍。

  • 当一个拍子被分成两部分时,前拍被称为上拍,后拍被称为下拍。

  • Down Beat和Up Beat是上拍和下拍原本的意思,后来逐渐指在上拍和下拍上演奏重音的意思。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