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转调技法

分享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回顾了基本的和弦连接。现在我们将处理大、小七和弦以及小调的小和弦,但这些细节将在本章中省略,这是一次“古典理论体验之旅”。

这一章是“古典理论之旅”,更重要的部分是转调技术:在第四章中学习了流行音乐中的转调技术,但那是针对流行音乐的解释,而古典音乐中的转调风格是不同的。你不能在最后的合唱中提高一个半音,让它变得更刺激。

因此,我们将把重点放在简单但与流行音乐不同的部分上,并简要介绍一下,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古典优雅的转调”。

1

使用属七和弦转调

在古典主义理论中,驱动转调的第一个和弦是属七和弦。在这方面,它与第六章介绍的爵士乐理论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null

属七和弦是每个调的固有存在。例如,C的三和弦不仅是C大调的一部分,也是F和G调也是自然和弦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C大调的占有物。相比之下,G7不属于任何地方,除了C大调。G7应该去到的地方只有C大和弦(除了C小和弦这个“镜子世界”)。可以说,属七和弦是一个指南针,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特别是在古典音乐中,经常使用带有重属和弦的调号±1的转调:I7转为下属调,II7转为属调。

使用转位形式的转调

但是,单纯地CC7F进行下去有点没有技巧。

null

所以运用的还是转位形式。使用转位形式,将低音按顺序进行转调,即可获得古典优雅的运动效果。

null

利用上次的“第三转位”,可以进行流畅的转调!

C7也是另一个通往“黑暗世界”F小调的大门,所以你完全可以选择解决到哪个。

null

这听起来很古典,不是吗。我之所以那么注重转位的使用,也是为了让这种转调变得美观。

同样的事情也可以通过转调到属调来实现。

null

转位的方式不仅限于三转。不管怎样,通过熟练使用转位,可以在男低音顺序进行的情况下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情。

实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op.13第一乐章

这是《悲怆》第一乐章重现部分的节选。虽然速度非常快,但是大家应该知道男低音顺序下行,发生了转调。

null

有点太长了,乐谱只有开头。但是这里已经很有趣了,虽然一开始是C小调,然后立刻插入D♭音,很快就转调到F小调了。这是“属九和弦·三转·根音省略型”。每一个技巧都很简单,三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和弦。“用简单的构思组合创造有趣的东西”。在这方面,其实也有一些与爵士系统理论相通的东西。

2

使用减七和弦转调

另一个古典风格转调的关键是减七和弦。

null

减七和弦首先被认为是“小调属九和弦的根音省略”。如果用C小调来说的话,就是“G-B(♮)-D-F-A♭”,然后把它叠到9th,去掉根音,就能做成dim7。在大调中,你也可以用“同主调借用”来引入它。因此,原则上的进行是半音上的小和弦或大和弦。如果是Bdim7,目标就是Cm或C。

而且由于“所有的音符都在小三度的均等感觉上排成一排”的特性,这个和弦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就是无论怎么转位,和弦的数字仍然是dim7。然而,如上谱所示,异名同音的拼写是不同的。这种品质确实很重要,因为如上所述,古典转调的关键在于转位。

减七的三全音转调

举个例子,假设你把这个C小调的固有dim7“si-re-fa-la♭”设为“三转”,把fa放在男低音上。1

到目前为止没有特别详细说明,“根音省略形”中的转位形式的第一、第二……只是以“虚拟根音”为基准确定的。因此,Bdim7中的“三转”指的是低音是fa
这个可以直接看作C小调的 dim7,但是如果改变异名同音的看法的话也可以说是F♯小调的dim7。

null

认为是哪一种方式会改变目标进行。

null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自然地完成从C小调到F♯小调的远距离三全音转调。这种利用异名同音的转调,直接称为异名同音转调 Enharmonic Modulation)。这种转调的魅力在于,可以轻松地转到不同调号的调上,以便将flat调转换为sharp,sharp转换为flat。

异名同音互换

在异名同音转调的过程中,当然也会有一些有趣的形式,比如在拉长声音的过程中,异名同音会互换

null

在乐谱中,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样子,“A♭和G♯用线连接”。结果是小三度下调,这并不稀奇,但这个过程正是转调的美学。

在这个例子中,“二转根音省略”的属九与II的和弦有些相似,因为根音是键的II度。所以我们采取了在后面放一个真正的V7的形式。如果只看男低音的话,这里是251,所以听起来特别舒服。因此,你不必在之后立即解决它。有许多可能的应用模式,例如,一个减七,接着是属七的第三转位,然后是进一步转调……

3

使用增三和弦转调

虽然它们没有取得与减七和弦那么确定的地位,增三和弦,也可用于异名同音转调,因为它们具有与调音相同的“转位时不会改变形状”属性

null

将12个音符“以小3度间隔进行4等分割”的是减七,“以大3度间隔进行3等分割”的是增三和弦。

增和弦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如果你在一个不是自然小调的导音升高小调音阶上从III度做一个和弦,它就会成为一个增和弦。特别是,有一种形式是将其“一转”进入IV或VI和弦,这也是其中一个定式。

null

在这种情况下,“mi♭-sol-si”的三个音。在C小调这一上下文中,B(♮)当然是导音,但是通过转位和重读,任何音都可以成为导音

null

这次的关键是E♭和D♯的重读。在第1-2小节中,作为伴奏出现的“G-B-E♭”的E♭换成D♯,将其视为导音,迅速上行半音,其他则一动不动地保留。这样就完成了“G-B-E”这个E小调的主和弦一转。

我们在第三个小节也用同样的招数,目的地不是Em,而是EΔ7,一口气降落在充满升号的G♯小调上结束。

斜行和弦的优先

尽管如此,大三度的转位从根本上来说是令人震惊的。为了软化这一点,在上面的例子中,女高音与其他的不同,在第2和第4拍上移动,下一个音。换句话说,如果四个声部同时进入下一个和弦,很可能会出现断裂感,所以技巧是通过转移声部的时间和斜行的移动来使变化显得渐进。

这类似于合唱和铜管乐队音乐中的欺骗性呼吸(一种转移呼吸时间的技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在同一时间吸气,声音就会被打破)。意识到这种想法往往会在“和弦理论”中丢失,因为和弦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区块,并在平时注意它是一个好主意。


爵士乐有一种频繁转调的印象,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比也是一种频繁转调的类型。但是关于这种转调的方式却有很多不同的方向,这就是有趣的地方。

null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尽管如此,这样的对比应该会让你的大脑更容易理清理论系统和切换开关。而这种音乐观的差异影响着音乐理论体系,因为大量使用“转位”和“根音省略”,所以才会有特殊的符号,这种认识对于获得相对的理论观也很重要。

总结

  • 通过使用旋转形式,可以在保持平滑男低音的同时进行转调。

  • Dim7和aug由于其特性,可以通过替换异名同音来实现“异名同音转调”。基本上前者是小三度间隔的转调,后者是大三度间隔的转调。

建设中。。。